補助單位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
辦理單位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
計畫執行
時間:100年6月23日~24日、100年10月29日~30日,共二梯
參訪地點:
社團法人龍眼林福利協會、慈心農業推廣中心、淨源茶坊、里仁賣場、里仁物流中心、財團法人耕莘蓮苑、綠天使社會企業、日月老茶廠
服務對象與人數:
對象:阿里山鄉八八受災戶原住民、阿里山在地NGO服務團體工作人員。
參與人數:30人/梯,兩梯共60人。
活動分享
雲林縣古坑鄉麻園村的大片田間,八年來常見遊覽車載來一車車的義工,拔草種樹、整地耕作,共同打造心靈的希望工程,荒蕪的土地如今綠樹成蔭,建起學校和有機農場。占地一百廿公頃的福智教育園區,位於古坑鄉一五八乙線旁,一棟棟灰色質樸的建築物矗立,沒有圍牆也沒有大門。
福智園區由佛教團體、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與慈心基金會運作,園區主任陳耀輝說:基金會秉持已故日常老和尚慈心不殺的理念,推動有機農場,找回大地的生命力。
對於同樣欲建構有機園區的阿里山原住民農友們,慈心農推中心無疑是值得學習且效法之目標。在有機耕作上,純熟且豐有經驗的手法傳授著新加入有機行列之農友前進;在理念上,扶持著農友堅持有機耕作的信心。
![]() |
![]() |
2.龍眼林社區
龍眼林地區包括了北中寮樟平溪流域的山個村落,都是傳統的內山農村。九二一之前,龍眼林地區原本是默默無名的農村,地震發生之後,成功的結合景觀、生態農園、農場、社區學習以及槌球運動、地方產業文化等資源,逐漸發展成另類的休閒農村。
龍眼林在重大天災發生後重生,其結合當地元素將逐漸凋零之農村重新注入新生命。對於同樣是重大災後的阿里山農友們,同樣的思維值得學習。農友們從中看見自己地理環境的優勢,也深思多元結合才是帶動整體發展的永續性。
![]() |
![]() |
![]() |
![]() |
3.淨源茶坊
淨源茶園位於坪林地區,為保護水源地的環境及民眾的用水安全,淨源茶廠開始轉型栽種有機茶。初始的轉型是相當辛苦,但維護家園的信念使得多位茶農,願意投入有機茶的行列。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與淨源茶廠相類似,皆位於水源地上方,為了保護水庫不受農藥影響,進而危害民眾用水安全,農民如何在維護環境及不影響生計下,進行有機農作的耕種,淨源茶坊的解說及分享,帶給阿里山農友寶貴的經驗分享與傳授。
4.里仁賣場及物流中心
里仁集團為台灣目前最大的有機商品承銷商,亦是瑪納有機產銷班最大的出貨商。里仁集團在擴大自身的版圖外,亦同時協助台灣小農的生計,阿里山有機農友皆受到里仁的幫助及支持。透過農友親自到訪里仁賣場及物流中心,使生產端的農友們瞭解銷售的流程及運作過程,讓農友們對於有機商品從生產、包裝、販售有全盤的概念,提昇對自我產出品質的要求及對消費者的責任。
5.財團法人耕心蓮苑、綠天使社會企業
耕心蓮苑以孩童教育為宗旨,為解決弱勢家庭孩童的伙食問題,在地區上成立社會企業型態之餐廳—湧泉坊。此餐廳以隨捐的方式經營,開業初期面臨支出大於收入的歇業壓力,經過蓮苑的觀念教導及影響,餐廳逐漸步入軌道,並同時默默的幫助著更多的弱勢家庭。
綠天使社會企業以收購二手精品,並結合身障朋友就業而成立之企業,該企業以環境保護及提供身障就業機會為目標經營。
社會企業的型態多樣,企業在獲利的同時也在進行著解決社會問題的行為。而光原社會企業是瑪納班員第一個接解到的社會企業,也是密切合作的企業之一。透過多樣型態之社會企業的接觸,促使原住民農友更能瞭解社會企業的運作,且激發農友創立社會企業之意念。
![]() |
![]() |
6.日月老茶廠
日月老茶廠是台灣頗具盛名之生態導覽景點。該茶廠以環境保護為訴求,結合在地農業特色,發展出觀光行程,替没落的農村引進一股新力量。對於非主要觀光地區的阿里山部落而言,生態及文化的結合著實亦是發展休閒觀光的一大優勢,然而如何做到帶動部落整體發展,日月茶廠的經營模式是值得阿里山部落學習及效法的。
![]() |
![]() |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