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學期在最後一梯出隊時,有一個小孩問永生老師:「你為什麼這麼愛我們?」,這一句話,讓我們這一年半的辛勞都煙消雲散。感恩節,民權教會為我們準備了風味餐,大人及小孩都表演原住民歌舞給我們欣賞,回程,石牧師又送了我們滿滿一簍的生薑,可以吃兩個月不壞得新鮮生薑…這就是我們要教的品格「愛」。
回想88月風災那暑假,本校英語系同仁有機會進入高雄縣那瑪夏鄉災區服務,將災區的學童需要帶回政大教職員鹽光團契,使我們知道當地的需要不只是硬體的重建,給了我們一個去災區服務的動機。
災區兒童原本即屬於偏遠弱勢學生族群,這些學童的就學環境及競爭力不如平地或都市學童,尤其是在英語語文學習方面。加上那瑪夏鄉有比較多的父母是很忙於賺錢或是隔代教養,對品格的教育其實都很弱勢,所以孩子們互動(言語及行為)之間會需要更多好的榜樣去模仿;其中也有一些在風災中失去親人的孩子,更需要社會的關懷。雖然寒暑假通常會有一些大學生組成營隊去幫忙,但聯繫我們的義工團體表示很需要的就是在學期中能長期穩定去的團隊來關心及影響孩子。
緣此,一些政大教職員合作,自99年9月起開設服務學習課程,組織政大老師及學生至災區做英語學習輔導活動,讓災區學童(小三至國三)藉由大學生哥哥姐姐的關懷及活潑的教學方式,可以正面表達情緒並提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本學期是第三學期,目前已完成全部出隊。
本活動另一方面也希望讓修課的政大學生藉由實際參與社會服務,來體認人際互助的價值及快樂。特別是兒童比較會喜歡這些大哥哥大姐姐的服務,比較容易帶給雙方喜悅。本課程期待藉由長期的互助模式達到:
(一)引導災區學童學習增加合適的情緒表達、及說話方式的陶冶
(二)提升災區學童對英語學習之興趣及自信
(三)賠養災區學童品格(每學期會選一種品格當做學習目標,本學期是愛)
(四)提升政大學生對部落兒童的關注並由領略助人的意義及快樂
主(協)辦單位
本活動由政大服務學習課的老師及助教負責訓練學員、設計營隊活動及出營隊(主辦)
協辦單位:
(1) 特別感謝紅十字會總會提供遊覽車車費財務支援,及提供當地一些關係供主辦單位諮詢,使營對能順利出隊
(2)為安全起見,由加百列網路事工服務社團負責提供那馬夏鄉的交通資訊給政大老師,及協助遊覽車司機,提供當地帶路
(3)由那瑪夏鄉的民權及大光兩所教會協助招生及提供住宿及上課場地
辦理期程及地點
本活動包括兩個部分
(1) 訓練課程(地點政大)
本課程要求全部學生在前三堂課中出席,第一堂課主要在介紹那瑪夏鄉學童狀況。此服務團隊隊員應負責任(如課程預備、個人餐費、教具製作等),並請學生填寫出隊調查表,以便將四個梯次的人員盡快分配。第二堂課主要由陳永生老師負責介紹本學期所使用的兒童英語教材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各梯出隊的學習目標、歌曲及相關影音檔,由其他修課大學生去負責教材編製。第三堂課則是完成教材送印、複習第二堂課所學的歌曲動作,並讓各梯同學們熟悉,選出組長。
除了前三堂課外,修課同學在前梯的檢討會、該梯的行前會議、該梯的檢討會和期末分享會中亦須出席。同學們在前梯檢討會中得到前梯同學的建議和經驗分享,也從照片中開始認識學生,熟悉學生姓名、長相、和性格。該梯的行前會議則是提醒同學集合時間、地點和交通的行程。在行前會議中,同學需說明目前教案設計內容由老師提出修正意見,共同思考可以在教學中強調的單字群、句法、及對話,檢討每個活動的教學效果。在去程遊覽車上,因為有7個多小時的行程,任課老師及助教會要求同學們去背明天要教的學童的性明及特徵,使地2天上課能更順利,,大學生也會利用車上時間做最後教案修正。回台北的車程上擇會做該梯的檢討會。每梯交接會議上,同學及助教會
前梯的一些活動照片上網,讓前一梯的同學可以回味及更容易描述現場狀況。期末分享會上所有同學集聚一堂吃點心、觀賞營隊的剪輯影片,並分享在此服務課得到的經驗和感想。本學期的期末分享會上邀請紅十字會的夏振國先生分享紅會大專青年的任務與需要。
(2) 出隊情況(上課地點:那瑪夏鄉民權教會及大光教會)
本學期出隊順利出隊人員含兩位任課教師、兩位助教及修課同學。分別為第一梯15人,第二梯14人,第三梯15人,第四梯14人。
服務對象、來源、參與(受惠)人數
本學期的感覺是大家互助合作得非常愉快,那瑪夏鄉的小朋友每次上課人數不一,民權教會因為平時就有辦課後陪讀班,加上石牧師、師母兩人行政能力很好,自己的小孩大了都在外讀書,平時就花比較多時間在陪小朋友,所以跟部落小朋友感情比較好,因此營隊招生比較穩定,約有二十人左右,初階班(國小生3-6年級)十二到十五人、進階班(國中生)三到五人。
大光教會以往比較不理想,都需要營隊大學生到了之後才自己廣播招生,因此招生情況則不穩定,約十人到二十人左右。本學期一方面是出隊的大學生比較活潑,孩童比較喜歡,另外是我們在當地請一位中學生當助教,協助招生及維持秩序,,所以教學效果大增。
辦理情形
英語營主要是在周六教學,本學期課程分四部分,每梯隊教一部分,前後需要互相銜接(每梯隊需對前次教的內容作複習),周日則會在教會主日學或崇拜中表演。
(1). 民權教會初階班
本學期由陳永生老穩定帶領明全梯隊,出階班的困難是秩序,牧師及師母有想辦法維持秩序,例如讓太吵鬧的一個孩子不准他來,小朋友學習狀況也較上學期好,老師比較容易可以按照預定教案進行。
(2) 民權教會進階班
民權進階班人數較少,仍然是穩定的帶領幾位國二生,其中有比較喜歡英文的。
(3). 大光教會
與上學期的情況相比,本學期大光上課狀況算是很有進步,雖然透過廣播方式招募學生是鄉間辦活動的常態,不定數也多,學生也比較不會尊重課堂秩序,常會隨意跑進跑出。但本學期據說因為據風災久了,去關心當地的團體少了很多,所以我們就比較受歡迎,當地年輕人及長老、老師有幫助我們,教導孩童要尊敬及愛我們。
(4). 課程之外
不管在民權教會還是大光教會的團隊,都試著更多在課外瞭解學生,並將英文帶入那瑪夏鄉小朋友的生活中,所以除了上課時間外,也盡量在中午或課後時間陪學生至學校操場溜滑梯、打籃球,聽他們介紹當地景觀,然後在散步、遊玩、交談中夾入英文,大學生都覺得部落孩童
效益評估
1. 活動內容之設計能否引發參加人員之興趣?
有個原住民的小孩問我,「老師,妳來好多次了喔?為什麼妳喜歡來這裡啊?」小小的孩子有如此的大哉問!我也如此問了自己許多次,不過孩子的詢問仍然震動了我!除了好山、好水、好心情之外,一定還有什麼!為了工作的效率,我尋訪能改進教學法的老師;我參加「以社區為基礎參與式研究方法」的座談會,希望能參與原住民的社區營造;甚至對楊儒們的248農學市集感興趣,希望能幫原住民農產品的產銷有點想法與參與。我原本是一個原住民、農業的門外漢,但這些日子以來,所有的活動串起來,好像又很有關係
…摘自陳永生老師facebok留言
每一梯的檢討會都是感人的場面「教跳舞的時候老師自己要放開,做一些誇張好笑的動作小朋友就會被吸引。如果一下子沒辦法帶起全部人可以先帶一部份….
…摘自第2梯檢討報告
大學生算是比較會設計活動的一群人了,所以每次的教學活動雖然很辛苦,在沒有甚麼權力可以強迫小朋友參加的情形下,能維持固定的人數是很不錯的,出隊的大學生們也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每次都先有一些引發興趣的活動,也需要一直想辦法吸引學生願意繼續上課,為了跟小朋友博感情,休息時間也會陪他們打球,有甚麼比這個初對更能激發大學生潛力呢???
2. 活動是否達成目標?
任課教師自行評估確實有達到本計畫的四個目標:
(一)引導災區學童學習增加情緒表達及互動學習與被愛的感受
(二)提升災區學童對英語學習之興趣
(三)賠養災區學童品格
(四)提升政大學生對部落兒童的關注並由領略助人的意義及快樂
每次教學檢討會上,確實可以看見出隊學員因為自己能助人而得到的快樂。至於教育的成效,不論是英文或品格,都需要長期才能看見明顯果效,但我們老師、助教及義工團隊都相信這些投入的時間、財力是值得的,也不會白費,既使我們現在還不能看到很多。
3. 活動之績效為何?
常常在部落孩子跟著我們離開車子跑著送我們的熱情中感受到捨不得他們。在出隊學生的分享中感受年輕人的真摯的愛。因著這一年半的持續去那瑪夏鄉,我們自己的成長與快樂也非常多。"nice to meet you"成為大家的問候語,「政大」不再遙不可及,成為部落孩子及大人都知道的學校。「紅十字會」也成為我們大家感謝的對象。
4. 活動應改善或加強之部分?
每一梯的檢討報告都會寫一些要改善與加強的地方,包括如何增加教學效果,如何加強學童的紀律、好用的教學法、器材、場地…拉拉雜雜,在在顯示了人與人之間互助的熱情。我們把所有的檢討報告都放在數位學習網上,要對抗孩童對學習的排斥及電玩的吸引力真是不容易。但是我們有成功。
我們兩位任課老師是希望未來能繼續去,能繼續募道經費、能有更多的都市大學生及老師能關心部落孩童的教育需要,每學期我們都慧有心的義工願意加入,真是愛心不孤單。部落與台北市的孩子真是差別太大了,但能有交流真是好。
5. 經費之使用是否符合效益原則?
我們的經費主要在車資,雖然也可能有人會質疑為何要跑那麼遠去辦營隊,但我們任課老師覺得旅遊及成鄉交流對學習是非常必要的,這個前不能省,不論是台北的大學生去那瑪夏鄉,或是那瑪夏鄉的小朋友來台北。因為據部落教會的長老說,他們已經把我們當”自己人”,所以我們住宿都不收費。我相信我們住台北的老師及同學也願意接待部落孩子來玩。
6. 綜合自評
這是一項大家(任課老師、助教、出隊學員、及部落孩子)都覺得有意義的營隊活動,所以下學期我們還會繼續下去。雖然這個社會不一定每個人都能非常願意助人,但助人是快樂的,助人這總是得到比受助者更多的喜悅。雖然大半的孩子也不對英文太有興趣,但我們相信人的潛力及善意都是可以更多一點的被激發的。
7. 預期效益評估(未達預期效益原因分析)
學習績效及成長需要時間,因此需要耐心繼續投入下去,也許需要5年或者更久,我們目前只進行的一年半,還需要繼續努力。
8. 執行狀況檢討及建議
到那瑪夏鄉真是蠻遠的,愛心是不容易持續久遠的,這學期,去那瑪夏的社福活動較上學期少了很多,所以當地居民特別歡迎我們。我們終於可以自己包中巴去,減輕了議公車對的負擔,也減少了我們怕某些同學趕不上車的焦慮,謝謝紅十字會的幫助,由衷感謝。
活動照片剪輯
https://picasaweb.google.com/sharonsu22
http://www.youtube.com/user/sharonsu22?feature=mhee#p/a/u/0/rMq4Pvk8qmM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