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的5個月,村民在營區安置的4個多月,1月21日終於要回家了 在村民急盼回家的期待下,搶通道路是政府首要的工作,無論勢走河川地還是搭便橋,只要能回家就是村民最大的心願。即使擔心是否仍有危險,「回家」是從出來之後從沒斷過的念,因此當道路陸續通了之後,就積極的準備回家之路。
1月21日鳳雄、仁美、陸官送了大部分的村民回村,回村之前各營區都準備了感恩與惜別的活動,1月18日仁美營區舉辦惜別會,19日鳳雄舉辦惜別會,20日陸官營區舉辦感恩惜別會。此外就是清理營區整理個人與公眾的物資,村民們自主的動手以及由衷的感謝,不但是服務的社工夥伴最大的成就,也是營區長官弟兄最柔情的時候。接下來重建上路,各個社工團隊都已緊鑼密鼓地準備「生活重建中心」、「社區與生活重建工作站」、「服務工作站」、「部落工作室」等等工作,就是希望能和村民一起重建生活、家園與社區。
照片:要回家了,還是依依不捨的讓大家再聚一下,再給滿滿的祝福
目前仍在工兵營區的那瑪夏鄉民族村村民,以及136位在陸官營區的村民,為等待進住永久屋,因此暫時還在住在營區裡,縣政府已表示2/10-11一定讓村民進住永久屋,希望在農曆年前村民可以在「家」過年,而我們也希望讓這些日子努力與投入的工作夥伴也可以回家好好過年。我只能說大家辛苦了!!!
88水災過後,受災的村民倉皇下山,外界的熱情和物資蜂擁而至,由於政府沒有一套整合性的救災系統,造成村民之間資源分配不均,相互爭吵,每每令牧師感嘆:「我的羊迷失了,合作的心少了,多了爭奪的心……」這種混亂、動盪的情勢,加上牧者本身也是受災戶,極需要民間團體予以協助,站穩腳步,握緊方向盤,成為族人信靠的支柱。
重大災難後,承受土地流失、家園毀滅、失業壓力等等創傷,族人彼此扶持是很重要的力量。於是,在陸官成立了心靈重建委員會,邀集了部落所有的牧師、長老、桃源鄉公所人員和民間服務聯盟代表一起組成,辦理多梯次的心靈重建工作坊,先行處理帶領者的創傷,還有針對部落教師、幹部等各項心理衛生課程,學習原住民文化,相互對話、了解彼此感受,進而發展出適當的處遇。
照片:這份公告秉持一貫的心情與態度,仁美營區真的是大家一起來
相關連結:勤和返鄉實況報導;勤和村民,回家(兒福聯盟相片)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