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成果

八八風災兒童關懷站服務(一)
莫拉克颱風發生那天至今(民101年) 已邁向第三年的生活,然而衝擊所致的損害,對受災家庭卻是難以抹滅的痕跡,對自古便居住在山區部落的魯凱族人來說亦是如此。早期雖由於就學、就業等資源的不足,族人們必須遠離家鄉求學打拼,在部落仍擁有最強大的避風港~家。自莫拉克颱風肆虐後,面對房舍及原有生活的消逝,遷離部落成為不得不面對的選擇,這個不得不的選擇帶給族人的挑戰是難以言喻的。
部落的兒童和少年,離開了部落,所面對的是:教育結構的差異、文化背景的適應及人際互動、生活習慣的調整…
中華民國我為人人實踐推廣協會自99年起,莫拉克颱風發生後密集的投入災後重建工作與部落兒少關懷工作。透過部落重建、兒少課後陪讀、兒童團體與品格教育活動…等,投入部落兒少服務工作,為使服務提升可近性與可及性,協會於屏東市設立兒童關懷站,並結合社區部落組織與教會系統共同合作提供長遠、永續的服務。 ( 繼續閱讀… )

99-100年阿里山有機園區整合轉動計畫
為了讓原住民重拾生存信心、推廣有機耕作的理念,「阿里山有機園區整合轉動計畫」提供有機農業專業訓練,提升山區部落有機耕作的質與量。同時也建立相關產業鏈以及太陽能電力系統,期望協助山區部落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困境時,有更大的自我療癒能力。
民國99年到100年的計畫期間「阿里山有機園區整合轉動計畫」服務了嘉義縣阿里山鄉原住民部落共42家庭,達成了原住民區最大的有機驗證面積─54公頃,且設置了阿里山唯一的有機茶廠。 ( 繼續閱讀… )

嘉義山美基地熱鬧動工 預計明年開春完工
運用八八風災民間善款負責援建的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基地永久屋,於9月6日上午舉行動工儀式,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處張廷斌處長、嘉義縣支會吳容輝會長及各方貴賓均到場參與,在鄒族原住民朋友的載歌載舞聲中,大家共同為建設阿里山鄉受災村民未來的新家園揭開了美好的序幕!本案9月6日開工,依合約應於135個工作天完工。

勵馨基金會「99年度社區與生活重建工作站」
去年八八水災時,勵馨基金會於鳳雄營區提供桃源鄉鄉民安置服務,而有了初次接觸,也從陪伴鄉民中體認到桃源鄉未受災前的風光明媚,以及布農族、南鄒族文化,包括各類慶典舉辨、服飾、語言與族群生活習性;然1月21日鄉民返鄉,但艱難生活重建之路才是開始,而勵馨基金會因著承諾鄉民陪伴生活重建、部落發展,以及服務弱勢族群之使命,申請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桃源鄉生活重建工作站之補助,駐點服務桃源鄉高中村與復興村,期待無論陪伴鄉民、部落之重建、發展,皆能提供其內在長出力量之果子。 ( 繼續閱讀… )

屏東原住民部落的災難重建及文化紀錄
台大新聞研究所透過團隊小組與在地民眾的協力,以屏東縣泰武鄉及來義鄉為對象,記錄屏東原住民部落受災前後的地景變化、居民受災經驗、災後安置及重建、遷村、遷校等變遷歷程。 ( 繼續閱讀… )

希望校園計畫-彩繪桃源鄉歡樂小學堂
將從不同層面匯集而來的知識及素材比擬為各種不同的色彩,透過孩子的角度彩繪出桃源鄉的圖像,這就是彩繪桃源鄉名稱的由來。希望透過攝影技巧、影像捕捉,紀錄部落小學之美,除加強學生對原鄉土地的感情及認同感,亦提高原鄉在地意識。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