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成果

阿里山有機園區 – 醬筍加工料理課程
阿里山地區野生麻竹筍,盛產於七月至九月,每年產量超過百噸。麻竹筍完全野生、自然栽種,不放任何肥料與農藥,加上病蟲害少、不擇土壤、對氣候適應範圍廣等優點,居民多是到了要探收時才砍草闢路,可說是最天然有機的食品。
由於阿里山地區遠離都市消費市場,交通運輸不便,因此多選擇資本少、省工且易管理儲存的麻竹筍來種植,麻竹筍可說是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將麻竹筍加工醃製成醬筍,亦是原住民日常生活中烹調料理及保存食物的傳統智慧妙方。
然而,原鄉部落雖然擁有有機天然的好食材,但是部落原住民對於食材料理多是醃、烤、炒的方式,如何讓料理的方式更靈活運用或創意發想,是部落原住民料理技能再提昇的機會。
因此我們決定舉辦這次的醬筍加工料理課程,除了要建立良性循環的有機醬筍產業鏈、豐富部落農產品的多樣性、提昇部落原住民的經濟收入之外,也希望經過部落與都會烹飪經驗交流來刺激原住民對於烹飪料理的多元思考;導入專業提供料理的基本原則,讓原鄉部落當地食材能夠更被活用,促進部落創意特色料理研發。
本次上課學員在課堂上請教老師,如何做出簡單的『料理沾醬』?如何做出具有原住民風味又漂亮的特色料理?甚至建議明年可以開設阿里山原鄉特有產品『破布子』的料理課程。對於原住民而言,原鄉部落有很多特色農作物,但原住民不懂得如何靈活運用,來做出多元料理變化,希望可以有更多師資與課程,刺激原住民認識原鄉農產品的特質與特色,創造出更豐富美味有機的部落佳餚,思考如何透過創意有機料理協助原鄉部落美食發展。

知識下鄉‧資源平等—喜閱行動圖書車
本計畫的原始目的旨在縮短城鄉圖書資源的差距,提供彰化縣偏遠國小弱勢學童豐富多元的優良圖書,讓偏遠國小弱勢學童及早培養閱讀的習慣與實力、強化國小學童的學習動機、建立重視道德的品德人格,同時縮短城鄉圖書資源的差距,讓書香傳遍偏遠學區,使知識資源零距離。 ( 繼續閱讀… )

莫拉克颱風災後神木村心靈重建計畫
辦理單位 財團法人明道文教基金會
以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隆華國小」、「神木國小」為計畫執行範圍,財團法人明道文教基金會以「希望種子揮灑校園」做為主題,透過輕鬆活潑的方式導入專業心理服務,協助災區居民從心靈層面到生命經驗的分享,促進安全感、平靜、整體感、親密感、灌輸希望。藉由主題活動的規劃,帶動民眾擴大生活圈,關心自我居家到社區,建立社區網絡聯結並凝具社區情感。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懷有助於心靈重建,但最重要的是,幫助災民找到正面人生意義,能走出陰霾。攜手共同重建村落風情,提昇居住品質,再造安居樂業新家園。 ( 繼續閱讀… )

關懷那瑪夏鄉學童創意英語樂活營
這一學期在最後一梯出隊時,有一個小孩問永生老師:「你為什麼這麼愛我們?」,這一句話,讓我們這一年半的辛勞都煙消雲散。感恩節,民權教會為我們準備了風味餐,大人及小孩都表演原住民歌舞給我們欣賞,回程,石牧師又送了我們滿滿一簍的生薑,可以吃兩個月不壞得新鮮生薑…這就是我們要教的品格「愛」。
回想88月風災那暑假,本校英語系同仁有機會進入高雄縣那瑪夏鄉災區服務,將災區的學童需要帶回政大教職員鹽光團契,使我們知道當地的需要不只是硬體的重建,給了我們一個去災區服務的動機。 ( 繼續閱讀… )

原住民發展社會企業及有機農場參訪研習
補助單位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
辦理單位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
計畫執行
時間:100年6月23日~24日、100年10月29日~30日,共二梯
參訪地點:
社團法人龍眼林福利協會、慈心農業推廣中心、淨源茶坊、里仁賣場、里仁物流中心、財團法人耕莘蓮苑、綠天使社會企業、日月老茶廠
服務對象與人數:
對象:阿里山鄉八八受災戶原住民、阿里山在地NGO服務團體工作人員。
參與人數:30人/梯,兩梯共60人。 ( 繼續閱讀… )

屏東縣來義鄉排灣部落總體營造之全人教育中心推動計畫
中華全人教育促進會成立宗旨為發揚愛鄉愛本土之精神,以基督的愛為基礎,聯繫地方,提倡身、心、靈全備之完整教育。本會自97年開始服務來義鄉地區,98年因莫拉克風災,到99年凡那比風災,重創來義鄉各個部落,因這些災情的產生,也讓我們清楚地意識到風災對受災者本身、家庭、生活環境的衝擊。因此除了在地陪伴居民外,今年所舉辦系列關懷活動如:靈性關懷服務、節慶活動、晚會活動,在經濟方面給予災區遭遇重大變故、急難、意外的家庭即時性的幫助,在教育上,協助災區孩童課業輔導及不定期舉辦社區活動和宗教信仰的力量,以幫助災民在生活、心靈各個層面上給予支持,引導居民以積極樂觀的正面思考,推展社區生活與心靈重建,讓生活早日返回正軌,迎向健康快樂的新生活。 ( 繼續閱讀… )

走進山禿路碎滄桑,藝術陪伴桃花源故鄉

《影、劇合一,以文創行動陪伴六龜農民生計重建》第一期計畫
高雄市六龜區於八八風災期間,農田遭土石流掩埋以及道路橋梁中斷,致使農業人口占80%的六龜區於農業生計重建的路途上困難重重。災後,六龜農民為尋生計出路,自主成立有機產銷班;然而,農民要將慣行栽作轉作有機農法至少需要三至五年的時間,這段期間從栽種技術、農產品的通路乃至提供未來願景等,皆需外界大眾的支持與關懷。因此,立基於「大我文創工作隊」與「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深入中南部災區拍攝災後記錄片過程中與在地居民所建立的人際網路和情感系統,期待藉由社區劇場與影像紀錄的相互結合,陪伴六龜農民重建農業生計。

龍興好”ㄕㄜˋ”-新校”舍”興建史”攝”影彩”色”專輯
弱勢家庭的學童,在同儕相互比較時,有時會因為生活條件不佳,而遭受同儕的排擠。偏遠地區小學的學童在資源的接受部分較都市地區學童來的少,學童的文化刺激相對也較為薄弱。針對這些情況,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提供學童安全且正向的團隊氣氛、以不同層面的活動設計開拓學童視野、培養學生獨立判斷思考能力,讓學生面對問題時能夠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藉由強調團隊的活動讓學童學習去尊重團隊中的每個人,有助於學童建構良好的人際關係、連結學校及社區,進一步形成學童本身的資源網絡,在學童有需要協助時,便能夠有抒發的窗口和支持系統。

八八風災兒童關懷站服務(二)─兒童支持及發展性方案
中華民國我為人人實踐推廣協會自八八風災後,協同霧台鄉阿禮及大武部落人員提供各項兒童服務方案,如大武部落兒童課後陪讀班2班、阿禮部落兒童陪讀班、兒童團體方案、兒童夏令營等,為使服務深化、提升服務品質及在地化,2010年11月20日於屏東市設置兒童關懷站,提供屏東縣阿禮及大武部落更深層的兒童服務。
在支持及發展性方案部分,辦理兒童夏令營、官田水稚生態活動、高雄津‧奇海洋鐵馬遊,除了獎勵參與教育學習的陪讀班學生外,讓部落兒童都有機會參加,並且認識多元文化、體驗各種活動、生態知能培育,讓出身於弱勢家庭的孩子有機會至屏東縣以外的地方遊玩。提供多元文化、支持性的休閒活動,獲致不同層面之生命經驗;透過淨溪、環境教育提高兒童對生命的理解,對生命的尊重,同時在活動當中,透過集體合作,進行控窯、分工、收集柴火等學習團體互助與合作,培養合群與自律。 ( 繼續閱讀… )
最新回應